中国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转型
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,信息技术的发展、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对电子商务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。开发电子商务技术,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信息收集、储存、处理的水平,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实时掌握企业动态,实时做出最优决策,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,大大降低生产成本,使企业竞争力显着增强。物流信息化的直接结果是信息流动的加快、信息流动的及时准确,而信息的迅速流动直接关系到物流的工作流程的平衡。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,工业化、信息化这两股绳总算开始往一处拧了。过去一年,中国企业频频发力,在一个接一个的动作背后,是本地制造业亦步亦趋,紧跟信息化浪潮的一次次努力。例如,对一个厂商来说,要想实现快速的交付,可能采取两种方法,一是在当地的销售办事处积累一周的订单,将其邮寄到地区办事处,在批量的基础上处理订单,把订单分配给配送仓库,然后通过航空进行装运;二是通过速度较慢的水上运输,两者相比,显然前者没有多大的意义,而后者可能实现在较低总成本下甚至更快的全面交付,由此可见,物流信息化关键的目标是要平衡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,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。在这个真实的故事背后,是信息产业与制造产业之间全面吹响的“集结号”。
物流信息化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主流
“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。虽然我们是一家传统制造企业,但是已经和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了。”中国浙江温州的陈总告诉国际物流信息化专家,3年来他手下的家具厂在信息化方面已经陆续有了不小的投入:先是花5万元购置了10台办公电脑,用来帮销售员处理订单和会计做账,后来又陆续增加了20台,并铺设了宽带网络,还花费了2万余元请人专门制作了中英文网站,由此招揽到了更多的顾客。而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尝到甜头之后,陈总还准备在百度上尝试一下竞价排名。
从被动到主动,在转型升级的关口,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信息化作为突破口,即使是在市场最为困难的时候。面对金融危机“遭遇战”,恒顺洋伞连续不断追加资金投入,九牧集团义无反顾砸进数百万元,在信息化的道路上中国企业丝毫没有退缩。内部管理再提升、外部营销再构造,一内一外两条信息化路径,让一些率先走在前面的中国企业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,而企业也由过去只注重生产的“橄榄型”,成功过渡到既注重产品研发又注重市场开拓的“哑铃型”企业。
在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大潮中,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调整企业的信息化策略,适应竞争的转变和顾客需求的变化;另一方面,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,对企业自身准确定位,分时期分步骤逐步走向企业的信息化之路。
从机械化到信息化,从“工业社会”到“信息社会”,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,“数字经济”已经成为一个企业、一个城市的软环境、软实力。谁的数字化经济水平更高,谁就会在竞争中更占据主动。为此,学习并掌握“物流信息时代”的生存法则,注定是中国大小企业、部门协会必修的一堂“公共课”,而唯有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,中国经济才能多一个转型的出口。
随着“物联网”在国内的百花齐放,也同时对产业货运公司产生了积极影响,其信息化里程的意义将把物流行业中“体力活”的普遍印象抛掷云外,新的技术革命将积极构建统一信息平台,形成物畅其流、快捷准时、经济合理、用户满意的产业物流服务体系,促使物流业向高端服务业跃进,使其长途搬家行业更有前途发展。在此条件下,国内IT综合服务提供商们将继续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,吸纳新鲜的技术及创新服务来支撑信息化服务平台,构建国际化的服务体系,将产业物流的IT信息化服务做深、做精,这不仅是对企业服务能力的评估,更重要是对其智慧的考验。